李紅:數字化轉型將重塑企業(yè)信息化使命
2017年7月22日,由中國新一代IT產業(yè)推進聯盟指導,CIO時代學院、IT趣學社聯合主辦,CIO時代APP承辦的“西部產業(yè)互聯網高峰論壇暨2017CIO時代中國行西安站”活動在“古城”西安順利舉行。中國中鋼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、CIO時代學院同學會會長、第十九屆北大CIO班學員李紅發(fā)表了題為《數字化轉型將重塑企業(yè)信息化使命》的主題演講。以下為演講實錄:
中國中鋼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、CIO時代學院同學會會長、第十九屆北大CIO班學員 李紅
非常榮幸在西部論壇討論工業(yè)互聯網、產業(yè)互聯網。今天是非常好的交流機會,我們CIO的特點就是勇于研究、勇于探索。今天是西部產業(yè)互聯網高峰論壇論壇,有原生態(tài)、騰訊、百度,以及知名的企業(yè)富士康,這些都是目前數字化經濟中領先的企業(yè)。我的身份是作為一個央企,這兩年我在很多企業(yè)擔任信息化顧問,經常參加各種項目的評審,我發(fā)現三個問題。
第一個問題,我看了很多企業(yè)花重金請咨詢公司做規(guī)劃,規(guī)劃指出十三五要做數字化轉型。而這個方案也寫得非常高端、非常完善,但遺憾的是,我參加很多項目的選型,他們居然都遠離數字化,還是傳統(tǒng)的概念。所以我說你們說了半天,還在做功能的擴展,還在做一般的應用,根本不談數字。如今實際上已經過了兩年,你還有三年,你還做什么呢。
第二個問題,我認為我不是CIO,我的本科專業(yè)是統(tǒng)計,在鋼鐵冶金工業(yè)部做了16年鋼鐵行業(yè)的統(tǒng)計,目前鋼鐵行業(yè)的統(tǒng)計指標體系都是我制定出來的,到現在沒有變化。我當時做小數據,我們?yōu)榱巳〉眠@樣的數據,因為全國上下把這些數據取得非常不容易,我們要進行界定、分類,取得數字非常累、非常難,當時是倒三角,就是取十幾個數據,到上面變成一大堆報表進行分析。我現在做信息化,只有中國有信息化這個詞,國外是沒有的。信息化時代,我們在做系統(tǒng),大家想想我們在做什么?當我們的系統(tǒng)上線后,基本是數字化階段,我們就沒什么事了。我們最多做到原數據、主數據,定數據標準,包括考慮數據是什么。因此這兩年我們CIO進行小型論壇時,一說數字化轉型,很多CIO對這個概念有爭議,什么數字化轉型這個問題就出來了,他們對數字化轉型不夠敏感。
第三個問題,就是說我們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了,互聯網思維的提出、邊際、崛起都五六年了,到目前為止,難道我們傳統(tǒng)企業(yè)的信息化還像過去那樣搞信息化嗎?我們現在的信息化和過去的有什么區(qū)別?
第一個方面,從企業(yè)角度看,我們服務的主體是企業(yè)?;蛘驹谡慕嵌龋隙ㄓ幸粋€主體,我們不能盲談信息化,企業(yè)轉型和數字化有關。第二個就是今天的主題,產業(yè)互聯網時代數字轉型和產業(yè)互聯網轉型。第三個就是數字轉型和信息化的關系。
實際上現在的智能特別熱。這兩年我參加了很多智能制造論壇,甚至也做了好多次嘉賓,但我們這個群體,就是寫三體智能,互聯網頂級的專家們都在憂慮智能太熱了這一問題,包括最近爆出來的人工智能。上周我們在北京開了人工智能大會,楊部長也說現在人工智能這么熱,他擔心很多的研究、公司可能會從這么熱的夏天一步跨到冬天。有的可能是符合規(guī)律的,能進入秋天得到收獲。這是什么意思?現在智能太熱了,我們中國人做什么事恨不得一步就能做到,但我們目前大部分都處于1.0、2.0水平,3.0的很少。
舉個例子,我們的工業(yè)系統(tǒng)處于什么狀態(tài)?為什么說數字化是我們中國現在最要命的事,我們反而忽視它?我們恨不得一夜就進入共產主義,實際上我們距離智能化很遠。即便德國4.0也是未來的事。我們中鋼目前只有一家企業(yè)是達到80多分,2015年我們推的“兩化融合”,那四家只有30多分,遠低于行業(yè)水平,因此我們的數字化程度非常之低。
我們工業(yè)講舊4G、新4G。過去的4G是基礎材料、基礎技術、基礎工藝、基礎硬件,現在的新4G是一硬、一軟、一網、一平臺。我們從新4G來看,當然這也不一定是準確的,但最起碼可以表現出我們現在的數字化程度非常低。那么在數字化程度非常低的情況下,你做智能化純粹是白花錢?,F在買了那么多國外的工業(yè)設備、機器人、軟件,都打水漂了。比如我們與德國工業(yè)4.0各國的合作,又花了很多冤枉錢。但有的是騙自己、有的是騙國家,所以我們現在數字化水平非常低。而且我后面會說數字化是不可逾越的。
一、什么是數字化?
捫心自問,我是學統(tǒng)計的,專業(yè)是搞數據的,還做了這么多年的信息化。如今我們?yōu)榱撕蛧H接軌,G20在2016年已經認為我們中國接受了數字經濟的概念。數字經濟很簡單,我們現在說兩個方面,一方面是ICT本身的產業(yè)所創(chuàng)造的價值,另一方面是深度應用ICT的相關產業(yè),如BAT。如今再說別的產業(yè),其效益經濟、福利經濟是無法測算的。目前我們中國按照信息化百人會測算,我們是3萬億人民幣的產值,美國是10萬億,相當于我們的3倍,我們占GDP的比例是29%,美國是56%。但我們現在說的一些概念都涉及到數字化,阿里巴巴可能在2014年就講從IT到DT。實際上我們在很多場合下都聽到各種各樣的人講數字化,現在的埃森哲、IDC、思科公司都在講數字化,我們理解的數字化包括CPS及三體:物理世界、意識世界和數字世界?,F在的數字化,個人認為起源于云大物移,這與我們過去的數字是有區(qū)別的。
按照我的理解,過去的數據、視頻、音頻、文檔、數字等是不相融的,甚至是無法加以比較的,相互之間是沒有必然關系的。這就考到人的思維,如何將這些概念整合出來反應問題。我們現在可以用0和1,將一切數據表示出來。以鳳凰衛(wèi)視為例,他把過去存的各種視頻數據、磁帶,在三年前全部轉化成數字存進去了。那么現代數字,因為互聯網企業(yè)、原生態(tài)企業(yè)很容易理解,他們本來就是數字企業(yè),但傳統(tǒng)企業(yè)不太理解這種數字。
現在的問題是,一切皆數字。你能想象你的行為,你每天從工作單位回到家里,這都是數字嗎?現在公安部門、交通部門全是數字,這在過去是沒有的。我們在2012年抓一個歹徒,公安系統(tǒng)幾百個人盯著視頻,最后有三個警察視網膜脫落,因為要辨別這個人在什么地方出現,而現在的人工智能只需要幾秒鐘。
因此,數字化是指一切都可以是數字、一切都可以用0和1表達,我認為這個數字和我們過去的數字是有區(qū)別的。
二、什么叫數字化轉型?
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,“轉型”這個詞,應該是西方的轉型。按照我們中國的話來講,應該叫數字化改革、數字化變革、數字化革命。革命是什么?革過去的命,可能是變革。IDC認為到2017年,全球67%的1000大企業(yè)都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戰(zhàn)略的核心。目前所有的企業(yè)都叫數字化企業(yè),GE也叫數字化企業(yè)。比如長虹公司也說“我們是數字化企業(yè)”。說到轉型,也是有定義的。關鍵是我們“數”這個詞是很泛的,在PC時代的數據、數字和現在互聯網的數據、數字有不同的維度和不同的解釋。為什么我們搞IT的人對數字不敏感?是因為我們做數據的不用數據。王堅博士在北大講課時解釋什么是數字式資源,即只要被人工干擾的都不是資源。數據如果是資源,一定是原生的、自發(fā)的。就像礦石一樣,它埋在地下,你挖它是資源,你不挖它也是資源,但是你擾動了就不是資源了。紅領之所以能實現這種變革,是因為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動流程,不受人工干預,然后才對流程進行變革。
三、為什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?
過去我們是在封閉企業(yè)內部搞系統(tǒng),對數據是不敏感的,做完系統(tǒng)后,財務數據由財務部門去用,業(yè)務數據業(yè)務部門用,客戶數據客戶部門用,人力數據由人力部門用,甚至都不讓你知道。因此你和數據沒有關系,你只是數據的門外漢。目前我們大企業(yè)的CIO非?;奶疲垓v大數據一兩年不知道大數據做什么,你找業(yè)務部門說,我們要開發(fā)大數據,業(yè)務部門說不知道大數據做什么,你找管理部門說,管理部門也說不知道。IT部門要大數據分析什么、為誰分析?一切沒有我們想得那么美好,我們聽的都是那些原生態(tài)企業(yè)在講,我們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并不知道做什么。究竟先有大數據才分析問題,還是先有問題再找大數據?我們一個企業(yè)為了占領產業(yè)的高端,變成全國最大的產業(yè)電商,如果沒有數據,他怎么辦?他只能從網上爬,但這是臨時的、瑣碎的。這就很荒唐,他自己沒有數據。國家部門有這個數據又不給他,這個過程花了很大代價在轉型,只為企業(yè)搞全數字化。
現在數字化轉型是技術驅動,因為新一代IT技術產生了很多資源和能力,不論是智能制造還是人工智能,第一個都是數據,第二是算法,第三才是性能。現在我們傳統(tǒng)企業(yè)正在通過“數字化”重構商業(yè)模式、客戶體驗、業(yè)務流程和產品與服務,但是我們很多企業(yè)并沒有完全懂互聯網+什么,目前我們國內很多領先企業(yè),他們是想做數字化轉型,他們知道數據化價值。比如美的通過數字化知道了別人很多不知道的東西,你不知道某個商品為什么不受歡迎,不知道某個商品到客戶那的意見,甚至不知道某個產品是否美的和海爾或格力在市場占有率最高,他會通過數字化進行分析。數字的世界不是你想象的世界。
四、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?
這么多年,包括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在建系統(tǒng)。心目中我們就是搭房子,這個房子從底層到上面全是系統(tǒng),不是硬件、軟件就是網絡。但現在如果按照數據化思維,你要研究數據,當然沒有平臺就不可能有數據。這并不是不建平臺,但平臺是信息時代的事,是傳統(tǒng)技術的事,到了互聯網時代,你不為了數據服務,最終只能是涵蓋一半,只能是徒勞無功。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大企業(yè)信息部門的功能在弱化,機構從管理部門降格,就因為你過去的功勞現在變成了維護。當然現在要挖掘數據干部,要改變你的數據結構,要改變你的行為。當然,沒有云也不行。因為現在“云大物移”是一體的,缺一不可。
我們作為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,如果從大概念角度老老實實做“兩化融合”,工業(yè)的事解決工業(yè)的問題,信息化解決信息化的問題。融合的核心點過去是系統(tǒng),目前是數字?,F在我們做數字化的難度是很大的,挑戰(zhàn)很大。包括在基礎、價值、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各種挑戰(zhàn)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