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如何做好隱私保護,避免GDPR的處罰
原創(chuàng)【51CTO.com原創(chuàng)稿件】不少CIO最近都接手一個用戶隱私保護的工作,尤其是跨國企業(yè)。這是因為半年前歐盟啟用了GDPR(通用數(shù)據(jù)保護條例),企業(yè)高管一般都認為CIO是負責GDPR的關鍵人物,所以CIO也就理所當然地扛起來了這個大梁。
然而這個工作和CIO關系確實不太大。一方面,GDPR的合規(guī)工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配合;另一方面,這與CIO的主要職責幾乎沒什么交叉。
*圖片來自包圖網(wǎng)
GDPR 的影響是輻射到全球各地的,包括為歐盟公民提供服務和/或商品的中國企業(yè)。于是,不少中國的CIO不得不接下這個“燙手的山芋”。一但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面臨罰款,金額是2,000萬歐元或全年總收入的4%,取高者。注意:是收入不是利潤。Veritas認為應對的方法有以下5步,然而這里講得比較籠統(tǒng),并沒有講清楚保護什么,具體要采取什么措施。
可是具體要保護哪些隱私,要怎么保護這些隱私,目前國際上的隱私保護能做到什么程度?這些才是CIO最關心的內容。
下面是根據(jù)Airbnb高級工程師李聰講解的《隱私與系統(tǒng)架構》整理出來的,對于隱私保護的內容和方法講得比較詳細。
用戶隱私包括物理隱私(例如身上長了個包不想為人所知)和信息隱私(本文的主角)。信息隱私涉及三個主體:一是Subject(信息本體),即擁有這個信息的人;二是Controller(信息保管方),即保有這個信息的企業(yè)或組織;三是(Processor)信息處理方,即可用接觸到這個信息的企業(yè)和組織。
例如,一個人的身份信息存儲在銀行,這個人就是這個信息的Subject,銀行是Controller,銀行和會接觸到這個信息的第三方公司就是Processor。
他們之間的關系是Subject許可后二者怎么使用隱私,而且可以知道他們掌握了自己哪些信息,還要可以隨時能夠拿走這些信息。另外Subject可以要求刪掉自己的信息,Controller也要主動刪除一定時間前的用戶隱私。
但是,這些對于企業(yè)來說是很難做到的,就像他們掌握了用戶哪些信息,可能自己都不知道。例如一位用戶要是問谷歌都掌握了自己哪些消息,可能谷歌根本答不上來,因為它可能連用戶家里上網(wǎng)的速度都保存了下來。
這一點做不到,后邊的幾點就更難做到了。那么,該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些要求呢?總的有以下四點。
確定自己需要用戶哪些信息。例如,有些聊天軟件必須要用戶提供地理位置信息才能使用,這點設計就不合理;
制定隱私政策。公司根據(jù)需求和法律來制定信息收集和處理政策;
及時修改。對比目前的隱私政策和實際情況,及時進行修改;
實現(xiàn)。這一點接下來會講到
有一個基本準則叫PbD(Private by design,隱私設計)設計得非常好,很多公司都在使用,里邊有七條準則。
隱私在企業(yè)的生命周期應該有以下過程:設計-收集-處理-存儲-修改-刪除(或自動刪除)。
隱私的粒度問題是比較具體的內容,要規(guī)劃好每個API、數(shù)據(jù)庫、Log和內存中都能保留哪些隱私,要怎么修改和刪除這些內容。會不會有刪除了這個位置的隱私,其他位置還保留著這些內容。
用戶需要寫入、修改和刪除隱私內容時,要保證每個位置的信息同步。這對于任何企業(yè)都是非常困難的事,要實現(xiàn)還要很長的路要走。
為了保證信息安全很多企業(yè)都使用“3A準則”,即Authentication(認證)、Authorization(授權)和Audit(審計)。
用戶和管理員登錄時需要認證;調用和修改用戶隱私時需要審核當前用戶是否有授權;還需要對獲取用戶隱私的行為審計。這里需要提到一點,3A準則針對的對象不僅是人,還有機器。
隱私對企業(yè)的影響相當大,如果有了這方面的問題,會受到以下四方面影響:罰款、名譽、信任和市值。
***說一下目前企業(yè)需要加強的地方。這里講的比較多的是隱私信息泄露后的處理方式。


【51CTO原創(chuàng)稿件,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.com】


















 
 




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