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網格化+信息化”綜治模式護平安
近日,陵水黎族自治縣椰林鎮(zhèn)東華村網格員鄭春霞與往常一樣,早晨就從家里出發(fā),開始一天的巡村工作。走到村民家門前,她習慣性地用手機掃描貼在屋前的二維碼,通過掃描二維碼,可獲知戶主信息,當走到一名孤寡老人的家門口時,鄭春霞放慢了腳步,決定入戶拜訪老人。
“我入戶了解情況時,發(fā)現(xiàn)老人已經連續(xù)發(fā)了兩天低燒,我便去給她買了一些退燒藥回來。”鄭春霞說。
像鄭春霞一樣,每天走家串戶的網格員在陵水有566名,覆蓋了全縣458個網格,是陵水基層綜治工作的“毛細血管”。
今天,記者從陵水綜治中心了解到,近年來,在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過程中,陵水漸摸索出一套以網格化作為管理手段,信息化作為支撐,進行社會化服務的新模式,努力實現(xiàn)城鄉(xiāng)環(huán)境明顯改善、社會治安明顯改觀、服務水平明顯提升、公眾安全感明顯提高的工作目標。
“目前,陵水社管系統(tǒng)已錄入戶籍人口信息近30萬條,再加上各類重點人群、關懷對象等數據錄入達到45萬余條,實有房屋、城市部件信息8.5萬條。”陵水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吳廷武告訴記者,網格員在日常的巡查與走訪中,會對網格內的人、地、房、事、物、情、組織基本信息和治安狀況進行了解,并將采集的信息錄入綜治信息平臺。
綜治信息平臺將網格員錄入的信息匯總,輸送回陵水綜治中心。
據負責人介紹,近年來,陵水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用于包括縣、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居在內的全縣三級綜治中心硬件及系統(tǒng)建設,投入4000余萬元用于公共安全視頻監(jiān)控建設,進一步保障陵水綜治工作的順利開展。
“目前,全縣共有90個部門進駐綜治信息平臺,實行網上全程留痕事件答復、辦理,形成全縣聯(lián)動的綜治工作格局。”陵水縣委副書記、政法委書記張納軍介紹,與以往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工作狀態(tài)相比,陵水如今的綜治工作實現(xiàn)了各部門互聯(lián)支持,聯(lián)動處理。
正在大力開展的海島型立體化防控體系的“雪亮工程”便是了各部門互聯(lián)支持的縮影。“雪亮工程”是以縣、鄉(xiāng)、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、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、以公共安全視頻監(jiān)控聯(lián)網應用為重點的“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”。據了解,2012年至2016年底,陵水共建設道路監(jiān)控624路,人臉識別系統(tǒng)13套,卡口系統(tǒng)64套,電子警察16套,治安卡口抓拍監(jiān)控36路,違章抓拍系統(tǒng)2套,基本編織了一張城鄉(xiāng)一體、全面覆蓋、資源共享的“大網”。
“‘大網’真正做到了‘探頭站崗’‘鼠標巡邏’,使視頻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成為防范打擊犯罪、嚴密社會面管控的有效手段。”陵水綜治中心有關負責人說。
此外,在推進綜治工作中,陵水成立以巡控大隊為主,機關、派出所警力為輔的應急處突隊,采取“車巡、步巡和公密結合”的方式,對人員密集地段、學校、火車站、社區(qū)、加油站等區(qū)域實行24小時網格化巡防,維護社會長治久安